- 第1集
- 第2集
- 第3集
- 第4集
- 第5集
- 第6集
- 第7集
- 第8集
- 第9集
- 第10集
- 第11集
- 第12集
- 第13集
- 第14集
- 第15集
- 第16集
- 第17集
- 第18集
- 第19集
- 第20集
- 第21集
- 第22集
- 第23集
- 第24集
- 第25集
- 第26集
- 第27集
- 第28集
- 第29集
- 第30集
- 第31集
- 第32集
- 第33集
- 第34集
- 第35集
- 第36集
- 第37集
- 第38集
- 第39集
- 第40集
- 第41集
- 第42集
- 第43集
- 第44集
- 第45集
- 第46集
- 第47集
- 第48集
- 第49集
- 第50集
- 第51集
- 第52集
- 第53集
- 第54集
- 第55集
- 第56集
- 第57集
- 第58集
- 第59集
- 第60集
- 第61集
- 第62集
- 第63集
- 第64集
- 第65集
- 第66集
- 第67集
- 第68集
- 第69集
- 第70集
- 第71集
- 第72集
我的性史1—50集第37集剧情介绍
珍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广平王动心,红蕊问她要不要把让身体变弱的药停掉,珍珠已有停药之心,但是怕突然停掉会让太医起疑心,想等问过林致,调整药方,让这个“病”慢慢变好。红蕊偷偷来到院子里,把药渣埋在了树下,这些举动都被崔彩屏安插在沈珍珠身边的侍女——瑶儿看到了,瑶儿偷偷把土扒开,取了一些药渣,交给了崔彩屏。李俶带着珍珠去城北水庵看了自己的母亲。其实,对于李俶而言,他在珍珠面前可以毫无戒备,所以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告诉珍珠。珍珠看到伴着青灯古佛的韦氏,感慨万千,这位太子妃曾经也享尽富贵,风光无限。韦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和陪伴在他身旁的珍珠,告诉了两人一句话,一念或入深渊,珍之慎之。崔彩屏拿着药渣去找李俶告状,声称李俶要加害他,李俶根本不相信,可是李俶无意间听到了珍珠和红蕊的对话,知道那些药是珍珠子自己服下的,只是为了躲避自己,李俶十分生气,当即下令要珍珠住到别院,软禁了珍珠和红蕊素瓷。崔彩屏自以为打败了珍珠,洋洋自得,趁着这个机会折磨珍珠,她要瑶儿佯装好心去给珍珠送鸡汤,其实在鸡汤中加入了一种慢性毒药。一天天,珍珠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,半夜晕倒来了。素瓷和红蕊十分惊慌,红蕊一直大声呼救,希望外边的
"建宁王李倓被诬陷致死后,李俶便沉溺杯中物,整整五日颗米未进,无法保护弟弟的自责让他意志消沉,借酒浇愁愁更愁,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昔日兄弟嬉笑打骂的快乐时光,可往日过眼云烟,如今天人永隔,李俶心中哀愁无以慰藉,只好化作杯中酒,将恨与怨都囫囵下肚。独孤靖瑶虽已官至将军,仍止不住内心对广平王的眷恋,每天都会去药店为李俶选药滋补身体。可大家都明白,心病只有心药医,无论独孤靖瑶如何劝说,广平王的内心都如一潭死水,丧弟之痛让这个曾经叱咤战场的元帅一蹶不振,带着对李俶的爱意,也为了让他振奋起来为李倓复仇,独孤靖瑶请愿成为广平王的妾室,希望心爱之人脆弱之时能相伴左右。可李俶向来看重感情,自己和沈珍珠情比金坚,不可能容得下其他人,更何况现在正满心哀痛,于情于理都不是讨论感情的恰当时候,便婉拒了独孤将军的好意,醉熏熏的撇下她一人离去。广平王心中烦郁无处消解,只好借酒作诗,扔的满地都是。沈珍珠理解李俶的痛苦,只在屋外紧张地观察着李俶,怕他醉酒伤着自己。直到觉得李俶的悲痛之情挥散的差不多了,才冷静地向夫君分析这场悲剧。随着沈珍珠的分析,李俶才发现,之前种种事件的幕后黑手逐渐浮出水面,沈氏一族惨遭灭门加上此次李倓
沈珍珠胸闷气短,找张太医来诊脉,但是只手遮天的韩国夫人早已嘱托张太医,如果查出沈珍珠有喜,一定不能告诉她,要先来禀告自己。果不其然,张太医诊查出沈珍珠有喜,但他告诉珍珠她只是气虚体寒,喝几服药就好了。随后,张太医就去找韩国夫人禀告,表示沈孺人已经怀有身孕,崔彩屏闻言,就大叫大闹了起来,韩国夫人好声安抚,向她承诺自己不会让沈珍珠生下这个孩子。第二日,韩国夫人和崔彩屏在院中看下人放风筝,珍珠从此处经过,下人故意绊倒了珍珠,韩国夫人佯装好心,替珍珠宣了太医。太医表示沈珍珠脚崴到了,自己会开几服活血化瘀的药,让她好生养着。沈珍珠因为脚伤躺在床上百无聊赖,感慨不能去菊花展看吴兴的菊花了,没想到,李俶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房间,给珍珠的脚涂药,珍珠察觉到力道不对,回过头才发现是李俶。李俶刚刚听到了珍珠说的话,抱着珍珠去看菊花。同样在菊展赏花的李倓和林致看到了李俶抱着珍珠前来,李倓走上前去打趣李俶,随后,林致单独陪着珍珠,珍珠提及自己最近胸闷气短,林致习惯地给珍珠把脉,不出片刻,林致表情大变,急忙把手绢上倒了水帮珍珠擦拭腿上的药膏,珍珠不解,林致告诉她她已经怀有一个月的身孕了,这种活血化瘀的药万万用不得,
李俶带着珍珠去东宫拜见父王和太子妃张氏,寒暄几句后,太子和李俶到书房议事。太子分析了目前朝中的局势,感慨尽管杨国忠被禁足一年,但是朝中势力仍在,东山再起是迟早的事,要李俶给崔彩屏正妃之位,进而拉拢杨国忠。李俶斩钉截铁地拒绝了,他告诉父王,自己不会和杨国忠此等奸佞之人同流合污,而且,珍珠是自己挚爱的人,自己早晚会把王妃之位给予珍珠。太子看李俶此番如此决绝,也只能无奈作罢。张氏带着珍珠在宫里闲逛,珍珠提出想到尚宫局观赏工艺品,张氏欣然应允,命人到尚宫局通报。到了尚宫局的珍珠翻阅了图册,得知在沈家出事之后到尚宫局更换令牌的只有太子府的人,联想到自己参加采选时,太子力保自己,将自己留在广平王府,更加确定了李俶就是陷害沈家的凶手。自以为得知了真相的珍珠伤心难耐,她觉得自己痴心错付,爱上了仇人,失魂落魄地走了出去,不自觉间走到了两人当初跌落悬崖后待过的茅草屋,也是在那里,珍珠向李俶表明了心意。珍珠打量着茅草屋的一切,脑子里是两人在这里度过一晚的美好回忆。突然,珍珠在茅草中发现了一只玉哨,和自己在沈家事发后在父亲书房找到的玉哨一模一样,珍珠愣住了,这枚玉哨为她的猜想增加了新的佐证。李俶不见珍珠回府,
虽说帝王应当处处以社稷为重,可李俶这次就是铁了心,不给珍珠封后就绝不登基。这一切都被沈珍珠看在眼里,她感激李俶为她着想的心情,但也觉得这种做法确实有些过分,于是半路截住怒火朝天的李俶,想要单独劝谏。李俶曾经答应过珍珠,要努力开创一个太平盛世。可沈珍珠却指出,现在叛军余孽未平,天下未定,李俶又初登宝座,朝政未稳,却不听逆耳言,不纳谏,还与群臣相争,好像一个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胡乱发脾气的小孩子。李俶的身份应当首先是一个以天下为重的大唐皇帝,之后才是沈珍珠的夫君。沈珍珠哪里知道,李俶早已经知道了她想要独自离开皇宫,准备孤独离世的想法,一心想在她出宫之前为她争取一个名分。李俶从没想过要负天下人,但是他也从来不愿负沈珍珠。李俶生气时听不进别人的话,但是总能听进去沈珍珠的话。珍珠一番谏言让李俶不再那么着急地封她为皇后,但李俶也表示,后位会一直留着,因为自己也曾经许诺过珍珠,一定要一起并肩看天下。沈珍珠心知不可能实现,于是采取缓兵之计,只说等着自己游历完山水归来后再商讨。随后按照与慕容林致商量好的的理由说了一番。李俶心知她在撒谎,又不敢戳穿,只好顺着问要去多久。沈珍珠见李俶一反常态地没有要求一起前往